產品導航 |
|
 |
|
信息內容 |
|
中國推動H型鋼結構柱來源多元化進程 |
發布者:聊城市浩澤物資有限公司 閱讀:241 |
|
SMM6月30日訊: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在尋求多樣化H型鋼結構柱來源,以控制供應風險和價格波動。因為當前我國H型鋼結構柱來源中60%來自澳大利亞,約20%來自巴西。作為鋼鐵需求最大的國家,我國H型鋼結構柱資源高達80%比例來自國外,是造成H型鋼結構柱價格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
在大壩災難席卷市場不到18個月后,伊塔比拉礦運營中斷導致H型鋼結構柱價格飆升,而且中澳兩國之間的外交爭端也讓人們聯想到H型鋼結構柱可能成為爭端的目標。因此拓展H型鋼結構柱開展自主化又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鋼協黨委書記何文波建議,H型鋼結構柱定價機制亟待調整,降低鐵礦企業綜合稅費負擔,適度提高國產鐵礦供給,并積極推進海外資源開發。其他代表也提出相似的看法。
外礦開發
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在保證H型鋼結構柱采購的多元化,許多公司已經投資海外業務,包括中鋼集團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的Channar礦山合資企業、首鋼集團在秘魯的馬可納項目還有近期寶武集團將牽頭收購世界級鐵礦西芒杜項目。
從長遠來看,中國開發海外鐵礦山將減少進口依賴。但大量未開發的H型鋼結構柱礦床往往處于較高風險中,開發成本較高。中國并不能完全取代進口礦,而是希望在市場上產生更多的競爭。
國內選項
除了向國外看,我國還可以增加國內產量,盡管國內鐵礦開采都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并且采礦成本較高;鶞蔋型鋼結構柱今年上漲了8%,至每噸約99美元。這刺激了國內生產商增加產量,但一旦價格跌至70美元或更低,礦山將關閉。相比之下,澳大利亞的主要礦商可以在不到15美元的價格生產一噸H型鋼結構柱。 |
上一條:
變截面鋼結構柱需求下降 鋼價小幅回落
下一條:
箱型柱廠家成交量大幅下降
|
|
|